昆虫摄影的几点体会(图文)
对我们大部分人而言,绝大多数昆虫是可怕又可恶的,比如苍蝇、蚊子、蟑螂,还有蝽象(俗称放屁虫)。但对于我这个昆虫摄影爱好者来说,昆虫们是美丽的,神奇的,甚至是可爱的,它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亲情母爱、有友谊战争,是一个极富“人文”色彩的神奇王国。
我主攻微距(昆虫)摄影已整整两个年头了,和大多数昆虫摄影爱好者一样,经历了从不清晰到清晰、从相对静止到抓拍飞行的这样一个自然过渡的历程。这期间许多师友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与鞭策,分享了我的酸甜与苦辣。今天我就昆虫摄影谈一点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因没有系统的去斟酌,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说的不全面,也不一定正确,望师友们指正。
一、勤于思考。一般情况下的昆虫摄影,是以主体清晰为前提的,除非你有特别的表现。但很显然,拍清晰不是摄影人的最终目的,因为只要拥有一套微距利器,任何能吃苦的人,在短时期内即可拍到很清晰的昆虫“证件照”。如何突破原来的拍摄习惯与方式,成了我思考的问题之一。昆虫之美,在于其外表,更在于行为,而昆虫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感悟,不用人类那高高在上的视角,而是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平等与他们交流,我相信一定能捕捉到昆虫们拟人化的举止行为及思想情感,这样的照片才更具有观赏性和震撼力。
二、善于学习。这里的学习分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昆虫摄影大师们的拍摄技法和拍摄理念。我订阅的四种摄影刊物中,《中国国家地理》和《咔啪》先锋摄影两本杂志常有介绍昆虫摄影的专题:《中国国家地理》注重于科学性,这是显而易见的;《咔啪》先锋摄影则更注重于摄影的技法与理念,两者各有千秋。说到《中国国家地理》相信绝大多数朋友很熟悉,但可能有一部分朋友还不了解《咔啪》先锋摄影这本杂志。其实,《咔啪》先锋摄影杂志是由日本著名的摄影器材评测杂志《CAPA》提供内容支持,由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发行的。一直以来,《CAPA》摄影杂志以权威、科学、细致的器材评测著称,受到广大摄影爱好者赞誉。其系列丛书《咔啪摄影教室》也非常的精彩,其中有一本《摄影曝光技巧全解》非常全面的、深入浅出的为读者阐述了曝光的基础知识、方式及技巧等,特别是大量实例的应用,使得该书通俗易懂,简单易学,读后令人受益匪浅,爱不释手。二是学习昆虫学知识,尽可能多的了解昆虫们的生活习性、掌握其活动规律,这对拍摄有非常大的帮助,它会让你的照片更具灵性,更具环保性。而且,通过学习与观察,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多了一份对“卑微”昆虫的崇敬、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增添一份环保的意识与责任。
三、甘于寂寞。昆虫摄影不比人像摄影,有漂亮美眉相伴;不像风光摄影,有壮美河山欣赏;也不如纪实摄影,更易获奖。昆虫摄影常常是一个人在找寻于草间林中、寻觅在溪涧河边,十分辛苦,倍感寂寞,但只要你沉下心来,真正喜欢上了它,就会发现你的心是如此的放松,心情是如此的愉快,是其他摄影(除鸟类摄影)所无法比拟的。
1.偷窥的胡蜂:晴天的安徽芜湖神山公园,一棵芭蕉叶面上,一只胡蜂探出脑袋,向外偷偷展望,滑稽的样子真是可爱。由于阳光充足,将ISO调到100,光圈调到11后,仍有1/80秒的速度,完全可以手持了。
(151.24 KB)
2.胆怯的眼神:早晨10点多钟,一只柔弱的豆娘在一片黄叶上晒太阳,尽管我动作轻柔,但似乎还是被发现了,只见它露出怯生生的眼神看着我,一动不动……在有风吹动的环境下,为保证清晰度,选择了上架,适当的调整脚架的高度,再适当的减小光圈,加大景深,以达到豆娘那怯生生的眼神及其眼睛与头上竖起来的毛发同时清晰的效果。
(202.45 KB)
3.迟疑的动作:一只小甲虫爬到叶子边沿时停了下来,四处张望,迟疑着想跳下去……。由于背景较杂乱,更为了显示背景中美丽的绿色,所以此距离下,将光圈开到了最大,以尽可能的虚化背景;此外,由于有风,加上甲虫不停的走动,只得提高ISO,以获得足够的速度,从而拍摄了小甲虫可爱的瞬间。
(190.56 KB)
4.梦幻的舞步。阴天的安徽南陵小格里,一只白扇蟌停在草叶上。为提高速度,将ISO提高到400,同时为尽可能营造梦幻的感觉,将光圈调到最大,上架拍摄,看上去这只酷酷的白扇蟌瞪着大眼、迈着舞步,向我们走过来。
此帖转自:安徽省摄影家网站,作者:秋郎梦。
|